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金砖国家又开年度峰会。 

 

去年运气好,跑了老金砖的三个——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其中巴西走了四个城市,印度五个,俄罗斯加上转机算是两个。近看这几块新兴之砖,原来报道中罗列的数据有了注脚,也看到许多数据无法表达的细节。 

 

先从印度开始。最真切的回忆是在一个乌代浦(Udaipur)的小城。

 

每天早上,阳光打在白色大理石的窗棂和露台上,漫进屋来。明亮得足够把人弄醒时,不用睁眼,也知道能听到什么。首先是噼里啪啦的击打声,穿着各色纱丽的女人在湖边洗衣,拿着木棍捣衣。旁边是洗澡兼游泳的孩子和老公,身边也许还有几头散步的牛。大约一个回笼觉之后,是轻但很坚定的一个声响,或者说反声响——所有的空调、冰箱、电脑、电扇在这一刻停止工作。每天早上7到9点,全城停电,片刻之中有一种逃离工业化的静谧。

 

若要比较,乌代浦算是是印度的西塘。007在这里拍过一集电影(Octopussy);三面湖水在城中静立,中间是宫殿一样私家城堡。日落,民俗演出的鼓点乐声震天。晚上9点,湖上的城堡焰火升腾,辉煌灿烂。日复一日。

 

这里不是典型的印度,不需要大量工业,外邦移民多在宾馆酒店干活,鲜有露宿街头。干净、漂亮、井然有序,连印度最为诟病的基建和能源,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可预期性来弥补。电力缺乏,起码可以固定每天断电时间(不走过几个印度城市,便不能体会这一点的珍贵)。宾馆和商店的Pose机的连接状态比较随意,政府就让银行在城中古庙前,搭了唯一一台取款机。

 

依赖旅游业的经济和频繁的外国游客,我想,人也应该是积极思变的。结果相反。

 

我在闲游之余的五人小样本调查里(以喝了大量马沙拉茶为代价),80%都等着家里包办婚姻,对love marriage不感兴趣,甚至不屑一顾。

 

拉吉,21岁,酒店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在叔父开的三星酒店里做实习夜班经理。这个发型无可挑剔,衣着职业的男孩子,每晚6点工作到次日临晨6点,在酒店健身房锻炼2个小时,再吃饭、睡觉和看书。 他要去瑞士读酒店管理,坚信二十年后,会执掌印度最大最豪华的酒店。

 

做首饰的贾米尔,25岁;开工艺品店的Bill(他坚持要用英文名),23岁;在老庙门口邮局工作的哈吉夫,26岁,他们都上过大学,都不曾交过女友,说自己仍是处男,和拉吉一样,都等着父母从种姓之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女子成婚。只有很帅气的旅店老板Ron,在美国念过大学,总不满家中和同种姓亲友的介绍,35岁未婚。

 

前面四人支持包办婚姻的理由是:1. 父母有经验 2. 结婚后要妻子在丈夫家中生活 3. 家族间在种姓内定下的亲事,离婚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太高,婚姻稳定。4. 其实不需要理由,这就是传统,这也是生活。

 

北京上海公园相亲会中的父母们,该如何羡慕这里子女的配合,以及对他们先进经验的肯定。

 

印度语里,婚姻叫shaadi,在许多孩子最早学会的10个单词之内。要知道shaadi的重要性,只需看看印度教,里面描述了多少和美的家庭——大神湿婆和雪山神女帕尔瓦蒂(就是象头战神的父母),黑天神Krishna和美丽的妻子Radha。哪像佛祖孤家寡人。 

 

从经济上看,女子的嫁妆一般是娘家6-7年的总收入,按人均GDP$1500算,就是近万美元。不获得大股东(父母)同意的自由恋爱,嫁妆哪里筹去。而且,传统在现代社会往往被产业化,而产业总能为传统的延续找到新的语境。印度现在交友网站和媒体上的婚恋广告多如牛毛,投放者基本是父母。借助传媒的力量,不仅为包含宗教、语言、种姓,以及门当户对等多个条件的筛选提供方便,也在强化唯有包办婚姻,才能维持印度的文化与社会的特质。“婚礼之后,方始有爱”,一家婚配网站的宣传语说。

 

包办婚姻至今仍占印度的主流,或许是这个社会抵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最坚韧的一层。甚至在海外第二代移民中,顺从包办婚姻的不在少数。以Jhumpa Lahiri原著改编的电影Namesake之中有生动描述。二代移民成长之时,经常本能的要挑战父母和传统,但他们往往又最需要身份认同。尤其在发达社会中,眼见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和物化浪潮,故乡与传统,就成了最便捷的精神归宿。做个不恰当的类比,曾经1993年炸纽约世贸双塔(死6人,伤数千)的几名伊斯兰恐怖分子,分别在英国、德国长大。他们回到中东,接触基地组织的初衷,皆是痛恨美国为首的西方物质化,要寻求精神的救赎。方式自然错误。

 

回到印度,包办婚姻和长达数周的婚礼,以及其他传统的做法与仪式,可能构成这些年轻人在全球化系统里的坐标。在这里,现代化不代表世俗化。即使有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全球链条下的工作、中产身份,他们对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有真心的骄傲。印度传统的延续不曾被历史截断过,殖民者希望让印度人以传统为耻,结果适得其反。哪怕历史上被屡屡征服,印度教也能吸纳征服者的社会和宗教体系,融入自身。

 

写了这么长,应该有个故事结尾。

 

我跟随当地NGO,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乌代浦郊外的农村和归乡民工交流。村里最富裕的人家隆重接见了外国友人,为我打开家里电闸,并装上了一盏灯泡,还特意做了牛奶泡玉米,让三个女儿轮流端上来。

 

当已经面露风霜的主人,和围在门外的十多个邻居,听说我和他们一样30多岁,但竟然没有结婚生子,所有人一起“啊”的一声,然后群情激奋的用当地语言议论。

 

翻译听了一会,简要的传达:“他们说,你的爸妈太坏了。”

 

话题:



0

推荐

李昕

李昕

54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财新国际董事总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