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淡马锡为什么要修“方舱酒店”

达沃斯有几个常客,索罗斯和盖茨都是。盖茨每年会组织一个闭门小论坛,内容都是教育或医疗。索罗斯举行一个晚宴,席间分享他对全球大势的看法。他视野很广,又是哲学出身,讲话内容凝练,几乎每句都值得回味想想。
索罗斯88岁。去年将个人财富绝大部分(180亿美元)转入旗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几年听下来,他的达沃斯晚宴演讲内容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越来越偏向对人类行为、价值和命运的反思。
晚宴冷盘过后,他和夫...
舒立在瑞典参加10日诺贝尔颁奖典礼和晚宴。整整一周,在这个下着大雪的北欧国家的几大城市,都是讲座、讨论和庆祝活动。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所称:这是“对科学的爆炸性关注,”(不愧是炸弹奖)。
活动的高潮是10日在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的颁奖典礼,以及蓝色市政大厅内的皇家晚宴。多重程序,机关无数,在此逐一道来。
基本攻略
一切的开始是坐落在水边的斯德哥尔摩大酒店(Grand Hotel)。这家欧洲宫廷风格的酒店是诺奖大...
美国新闻界的明星女主编不多,最有名是Tina Brown。上周她离开新闻圈,成立自己公司Tina Brown Live Media,决定专心做会议。反对者说,这个不懂网络的杂志界明星终于被老板请退。支持者说,雕琢文字的杂志已经生不逢时,非她之错。
Tina Brown一度被视为杂志起死回生的神手。31岁执掌Vanity Fair,不仅雇佣一批锐气新人,让这本杂志文风大变,而且得到摄影界诸多大腕协助,肖像摄影Annie Leibovitz(曾拍摄列侬赤裸蜷缩在小野洋...
看见林肯纪念堂外面的人山人海,Bobbie觉得自己肯定挤不进去了。
今天是马丁路德金1963年著名的华盛顿大游行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发表50周年,林肯纪念堂门口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名为“让自由之声响起”,这是当年马丁路德金演讲的结语。
三位美国总统和前总统先后发表演讲———奥巴马、克林顿和卡特。下午三点,全美教堂和纪念堂的钟声同时响起,在林肯纪念堂外则是政府特意运来见证了1963年阿拉巴马爆炸(四名黑人女...
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刚到巴黎的新闻发布会上,俞敏洪对企业家们不敢独自出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表决心,无论中法还是法中的成见,都要靠事实来打破:“今晚我们就举一个钱包,上街去。”
柳传志立刻反对“你自己去吧,我不去。我的秘书在巴黎都被抢过两次了。”
对安全的担忧不是玩笑。6月25日在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奥朗德对中国企业家做出的两条保证,第一是税收优惠,第二是安全保障。当然此后奥朗德...
两天在不同的场合,中国人和法国人都谈到企业接班人问题。一个当商机,一个作为挑战。
法国资本基金会主席格扎维耶·马汉给中国企业家讲述为什么应该投资法国,目前法国公司市值较低是一个原因。“伦敦市场从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长了10%,但法国市场CAC指数减少了40%,跟其他市场差距很大,这没有反映出法国企业的未来投资前景。”
其二就是法国企业家面临接班问题。超过四分之一的法国企业都是战后创立,创始人现在进入退休...
周二下午,已经两点多,巴黎的一个小中餐馆来了三个饿着肚子,从会场上溜出来找吃的中国人。老板娘给了菜单后,看三人年纪不小,反复叮嘱多看看后面的数字。
为什么要看数字?有人问。
怕你们不清楚这是欧元,吃完嫌贵不给钱,老板娘说。
这三个人是柳传志、刘永好和朱新礼。联想控股、新希望和汇源果汁去年的营收分别是2266亿、732亿和40亿。
他们确实没有钱:没有一个人带钱包出来。最后是柳传志的秘书来结了帐。一共三...
6月25日的巴黎各大媒体都有中国企业家的大幅报道。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组织民企代表对比利时和法国的访问,里面有柳传志、朱新礼、郭广昌、马蔚华、俞敏洪等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家,也有吴建民等前外交官员,总数40多人。按照团长柳传志的说法,是为了学习、交流和寻找投资机会。
很难得有这么庞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出现在欧洲,也难有机会看到企业家们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里面自如的交流和展现。
黄怒波——抄底欧洲
黄...
4月去印度新德里开会,亲朋好友只有一种叮嘱:注意安全啊。自然,这是去年德里公交强奸案以及此后几桩强奸案曝光之后的效果。
在新德里一同参会的有印度女法官,律师、官员和NGO负责人。强奸案是话题之一,讨论涉及强奸案本身,此后的示威游行,政府、法院和民间的互动,勾勒出一个设置完整但相对低效,而在互联网时代也被倒逼着提高透明度和参与度的民主社会。可惜的是,国内报道仅见其乱,未见其治。
强奸案并非印...
二、澳洲前大使
在一个国家寻找方向的时候,有vision、有判断力、同时又敢言的经济学家,常常能起到推动历史的作用。而当两个国家都在寻找方向,也在试探和了解彼此的时候,若站在外交领域,身处两国政经交集,这样的作用可以多重放大。
郜若素(Ross Garnaut,1985-1988)不是第一届澳洲驻华大使(1982年建交),或许也不是澳洲大使里面最勤快的(刚刚卸任的芮捷锐,Geoff Raby跑遍中国31个省),但仿佛总在正确的时间,...
大使不可小看。
中文流利已无吹牛价值,现在有华裔背景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有来过几轮的(西班牙大使布雷戈拉特第三次驻华,86年和99年分别来过四年),还有文革时候下过乡插过秧的(现任法国大使白林)。何谓中国通。
不那么为人知的,是一些外交官与中国的渊源,父辈或子辈,几代之隔,大洋之外,莫名被中国虫子咬了(bitten by the China bug),就此结缘。绵延下来的,是一段鲜活的近代史。我知道的有三个:丹麦...